科创为桨 奋楫高质量发展中安在线一马鞍山

科创为桨 奋楫高质量发展 马鞍山经纬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储灿林 摄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马鞍山市始终...

日期: 2023-09-22 19:17

  科创为桨 奋楫高质量发展

  马鞍山经纬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储灿林 摄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马鞍山市始终坚持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主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浪潮涌动、硕果累累。

  数字无言,掷地有声。2022年,马鞍山市城市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百强第47位、全省第3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排名第42位,较上年度提升6位,位居全省第3位;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23%,位居全省第3位;15项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安徽省科技奖,总数位居全省第4位,其中一等奖4项,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当涂县通过省级创新县验收、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含山县获批建设省级创新型县。2022年,马鞍山市获评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市,含山县等4个载体获评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区)。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马鞍山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奋楫争先、笃行不怠。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经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平台管理中心审核,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局复核,现将第四批拟兑付项目公示……”6月29日,市科技局官网公示了第四批拟享受长三角(马鞍山)科技创新券企业名单,安徽晨光高耐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该批7家企业之一。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针对“转化难”等问题,创新举措,出台《马鞍山市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管理办法(暂行)》,共享共用长三角创新资源,推动科研成果从“纸上”到“地上”。

  据介绍,科技创新券是马鞍山市利用长三角试点区域财政科技资金,支持试点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长三角区域内服务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的一种政策工具。马鞍山市企业申请的创新券,可在长三角地区通用通兑,跨区借“智”,共享共用长三角创新资源,为企业购买科技服务提供便捷有效的渠道,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创新要素畅通流动。

  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主任池本军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批次、36个项目通过额度抵扣审核,抵扣额度达467.2万元,拉动企业投入研发费用达1268.56万元,完成4批次项目兑付,兑付资金达212万元。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马鞍山市还先后出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聚力打造人才高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马鞍山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构建完善科研攻关协调机制,通过推动建立符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高效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高速路”,让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更通畅。

  全方位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创新看经纬’已成为光伏行业的普遍共识。”马鞍山经纬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世宏自豪地说。

  曾经,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骏马”光伏电站,回转减速机全部采用了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马鞍山经纬新能源传动设备有限公司的产品。

  5月24日至26日,在SNEC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上,马鞍山经纬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带去了一款全地形跟踪回转减速机,因产品适用于山坡等复杂地形,打破了传统减速机只适用于平整地形上的光伏电站的局限性,其展台成为展会的“网红打卡点”。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离市场最近,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创新的意愿最强烈。”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戴婷婷介绍,近年来,市科技局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培育力度,健全完善“双创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截至2022年底,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17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79户,均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首次突破40%,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有研发机构企业占比分别达到55%、44.6%,均居全省前列。

  为助力企业创新,市科技部门积极推动多元投入。2022年,我市兑现市级科技政策资金1.34亿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6.23亿元、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67.59亿元;全年发放“科技贷”109笔、9.05亿元;115家企业申报科技创新再贷款15.36亿元;314家企业获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授信41.27亿元。

  抓住科技创新的关键因子

  人才,是科技创新关键因子,这在安徽科达新材料公司总经理戴涛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同事们这样评价戴涛:如果说新能源电池材料的风口是负极材料,那么他就是站上风口摘明珠的人。在戴涛的带领下,安徽科达新材料公司在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上走在了前列。

  科技创新,离不开戴涛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更离不开“创新土壤”。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对标“杭嘉湖”等先进地区,出台《深入实施人才工作“登高”计划 加快建设长三角重要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和人才新政5.0版,构建“诗城英才”政策体系和“登高”行动相互衔接的工作格局。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2022年,全市共引进“龙马”高层次人才153人、“骏马”青年人才5608人、“驿马”工程专家64人,京皖智慧装备研究院等36个人才团队落户马鞍山,新增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个,2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

  引得来、还要留得住。为此,我市优化人才生态,强化科技人员保障,解决高层次人才购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和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2022年共拨付“诗城英才”、支持科技创新、专利资助等各类人才奖补资金1.99亿元。

返回顶部